獲利時代(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),大概是第三個人跟我推薦這本書之後,我終於買了它。書中的Business Model Canvas讓我用更完整的方式去看一個專案或產品,以及它與市場的關係,也很想分享這個書中最重要的Business Model Canvas,讓更多人可以一起發想與設計,做出更多人們想要的商品。
前言
以往在討論專案想法或規劃時候,我們會約略感覺到哪部分有不足,而也可能在執行過後才發現有東西忽略了,即表示缺乏一個可以設計周全的方式。而書中介紹的Business Model Canvas是很好的工具,透過思考表上的每一個欄位,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讓參與人知道專案目前的定位與運作模型,同時會不斷變形與進化以適應專案發展。最終目的則是找到一個可以讓專案或是公司順利運作的模型。
內容結構
書的第一章節講述了Business Model Canvas表格中的九個欄位與對應的意義,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部。而中半段則是針對各種Model進行討論與分析,其中我認為最有趣的是在探討「免費服務/商品」是如何辦到的這部分;另外也介紹一個商業模型設計與討論的發展環境應該是如何。最後部分則是探討如何不斷適應與修正模型。
Business Model Canvas的九個欄位
把這九個欄位:發想、討論、不斷修正,專案就不會再虛無飄渺了。第一次的思考過程是可以同時依照順序的,所以在思考一個元素的時候,不需要馬上就思考其他元素互相影響的關聯關係,可以建立在前一個元素上往下思考。(我照自己的解釋方法翻譯成中文,可能與中文版的不同)
A. 目標客層(Customer Segments):要賣給誰?
首要,必須將客戶對象描述的非常精確,什麼樣的人?年齡層?區域?他可能是「大眾市場」、「部分小眾市場」、「多元化市場(兩種無關的客戶層,如Amazon提供網路書店與雲端伺服器)」或「多邊市場(面對兩個以上互相需要彼此的情況,如點餐系統須要有使用者與商家)」。
B. 價值主張(Value Propositions):要賣什麼?
就是要賣的商品或服務是什麼?有了目標對象之後,我們便要思考我們是要解決他的什麼問題,所以要提供他什麼樣的東西。這個東西的特色可能是:新穎的、比以往效能更佳的、或是更加便利等。
C. 通路(Channels):透過什麼方法賣?
要賣的商品或服務如何傳達到我們的目標對象?直接的銷售,或透過合夥的間接銷售。這兒有個有趣的點,注意到傳達過程不單單包含「購買」這個行為而已,應該依序為「認識品牌與產品」、「評估產品」、「購買」「傳遞價值主張」、「售後服務與關係」。
D. 客戶關係(Customer Relationships):跟客戶的互動關係是什麼?
客戶看到的除了商品之外,還有這家公司與他互動的行為,即是客戶關係的範疇。可能提供個人協助(如電話客服)、自助式(如洗衣店)、自動化服務(如網站購物推薦)、社群(如小米手機的米粉們)或共同創造的關係(如YouTube讓使用者提供內容)。
E. 收入(Revenue Streams):賺多少錢?
恩,就是以上的元素拼湊起來之後,哪部分可以賺錢?而又是賺多少錢?它可以是銷售費(賣多少賺多少)、使用費、會員會費、租金、授權費或廣告費等。就算是提供免費的服務,也一定會有其他Value Propositions可以賺錢,不然必定無法維持。
F. 關鍵資源(Key Resources):我有但別人沒有的東西是什麼?
在執行的過程中,我們的不可取代性是什麼?當遇到對手時,客人一樣會選擇我們的原因是什麼?是因為我們有別人所沒有的金錢資源、人力資源或智慧財產等?
G. 關鍵活動(Key Activities):為了維持以上東西,需要做什麼?
模型快要想好了,但是為了實現模型的內容,我們應該要做什麼事情來維持?例如要生產產品、要廣告產品、要維護平台運作等。這個欄位是要列出我們要做的事情。
H. 關鍵合作夥伴(Key Partnerships):夥伴有誰?
這部分其實是選擇性的,也可能沒有夥伴。但夥伴的存在可以協助我們降低風險、取得特定資源等。
I. 成本(Cost Structures):要花多少錢?
最終,為了維持所有上述的事情,需要支出多少,包含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等。當然,成本如果大於先前討論的收入,整體而言就是賠錢(但不代表不能這麼做)。
結論
透過思考以上九個欄位,再與其他人不斷發想與修正的方式,可以讓專案的發展更完善,做錯事情的機會降低,或是看見先前忽略的部分。很多有經驗的人可能早已內化這些內容,但是若能畫出來放在白板上,大家可以更明確的同步腦中想法,或是做下一步的討論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